top of page
肖喆洛:某次缺席
肖喆洛
我是一棵树,或者一只椅子,一座亭子。突然,我就出现了,无中生有。没人追究我从哪儿来,而我随时会消失,在他们不需要我的时候。这里的人们不追求永恒,因为他们也在随时消失的恐惧中狂欢。”
——肖喆洛
肖喆洛的绘画中隐藏着一个用来缺席的位置。这个位置有时是外在的“既亲切又陌生的某物”,简易可变的帐篷、锋利的秃树、惬意自由的养蜂人、公园里可笑的亭子、儿童摇摇车,构成来自景观社会的自嘲、城乡结合部的人文关怀以及由山寨之物引发的想象。有时这个缺席的位置也是肖喆洛内在的自己,在绘画的唯一性面前,时间被压缩在画面中,曾经的自己被逐渐沉淀在堆叠的黑色深处,停笔时,新的自己从画面里走了出来。
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描写道,每个人都只是林中的一棵树,树木之间虽枝干相摩,究其根源处,却是沉默和孤独,陌不相知,各不相干。所谓的缺席也是观察生活的适当距离,人与人的关系,生活方式与质量的差异,城市的结构都因距离而清晰。面对现实,无论是传统文化断裂还是全球化的冲击,“阳光抑郁症”的肖喆洛有着自己的审辩式思维,绘画即思考,风景会说话。而在绘画的情绪表达上,肖喆洛所迷恋的悲剧美在“向死而生”的哲学引导下转化为积极且强大的存在,强大的情感需要强大的观众去守恒能量。
愿你是那座缺席的丰碑。
相关写作
bottom of page